2020-2022年教育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发布者:教育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0-04-30作者:浏览次数:2228


为加快教育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发挥教育学一级学科在学校“申硕”“更名大学工作中的支撑和引领带头作用,依照国家和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和《黄冈师范学院2019年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黄师政发〔201916号)文件要求,结合国家和地方相关产业(行业)规划,以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制订2020-2022年教育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


一、总体建设目标

学科建设目标为:以服务学校发展与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申硕”“更名大学”两大任务,努力提升学科综合实力。通过学科群建设,引进1-2 名国内知名的高端领军人才,打造一支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承担一批国家级和省部级科学研究项目,产出一批重大教学科研成果,国家级重大奖项与标志性成果实现突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硕士学位点的类型和数量、研究生规模实现突破;增强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产业需求的重大攻关项目实现突破。通过学科建设,将教育学学科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在省内有重要地位、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势特色学科,进一步彰显学校“立足黄冈、服务老区”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创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师范大学提供支撑。


二、具体建设目标

2022,本学科预期取得以下建设成果:

1.制度建设方面:完善学科建设制度,实行项目首席负责人制度,采取三项制度管理办法,制定本学科建设项目、资金和绩效评价等管理办法,实行动态管理。

2.队伍建设方面:争取引进楚天学者1-2名,黄州学者2-4名;争取新增理事以上学术兼职3-5人;争取每年新增教授1-2名,每年引进博士3-6名。

3.科学研究方面:健全激励机制,鼓励科研创新。到2022年,力争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10项,承担一批重大横向科研项目,年均科研经费达到200-300万元;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60-70篇,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6-8部;获省级以上奖励2-3项。

4.平台建设方面:到2022年,在鄂东地区建立教学科研合作研究基地2-3个,争取获批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平台2-3个,努力实现国家级平台的突破。

5.人才培养方面:力争每年培养本科生(师范生)达到200人,就业率达95%以上;力争通过师范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的专业数量达到1-2个;力争每年招收教育硕士20人以上,力争学术型硕士点成功获批;参与“国培计划”,努力完成培养“种子教师”“骨干教师”等任务。

    6.社会服务方面:依托学科牵头的鄂东民办学校教育论坛、黄冈教师教育高端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广泛开展学术交流、社会服务等活动,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建立校地(企)合作研究基地2-3个;通过智库建设、决策咨询、人才培训、政策建议、产学研联盟等多种形式,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和服务。


    三、建设任务与举措

(一)建设任务

1.优质资源建设方面:建设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实验室6间,使这两个专业的实验教学条件达到师范专业认证二级水平的要求;建设教授、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工作室10间,满足教授、博士每21间工作室的要求,并配备齐全的办公设施。另外,根据新的形势需要,启动黄冈人工智能教育研究中心建设等。

2.教师队伍建设:通过紧密对接学校实施的“百名博士工程”,用足用好学校的相关政策,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宣传学校政策;把人才引进任务分解到学科方向负责人;争取学科支持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提供经费支持;对教育学博士产出高校进行重点攻关,争取博士引进有较大收获;实施“以才引才”:以人才引进人才等系列措施引进教育学学科人才。

3.科研能力建设:鼓励教师积极申报高级别项目,聘请校外专家为教师把脉问诊;明确科研任务,实施奖惩制度;严格执行学校绩效分配政策,对零教科研实行零容忍,加大对零教科研的处罚力度。

4.人才培养工作:针对“双一流”和师范专业认证二级认证的要求,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平台建设,包括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省级教学团队建设、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等;围绕一流本科课程“双万”计划,积极开展线上一流课程、线下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和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建设。


(二)建设举措

1.坚持特色发展

根据学校实际和发展目标定位,紧扣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坚守区位优势与特色,走自己的路,避开与强校、强势学科相同的发展方向或发展路径,避免机械模仿和盲目追赶,利用自身的优势条件来发展并彰显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之路,降低学科重心,在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学科的核心竞争力。

2.坚持需求导向


根据黄冈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教师短缺的实际以及高中多样化发展的需求,集聚资源,创新举措,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积极探索基础教育管理与创新经验,并不断推广转化应用。

3.加强学科队伍建设

树立“以人为本,崇尚学术,广纳英才”的理念,用积极灵活的用人机制、良好的学术环境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为学科建设积蓄力量、夯实基础。重点培养和引进博士和博士后,特别是学科急需的具有国际合作经验和海外背景的学术人才,不断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的高素质的学术梯队。

4.加强学科资金统筹

打破学科建设经费条块分割现状,按照学科建设的内涵要素,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逐步建立以学科建设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方式。提高经费使用效率,争取在原有的投入基础上保证学科建设经费逐年有所增长。

5.深化学科建设与管理制度改革

采取“学科特区”形式实施专职学科编制度,鼓励高级职称人员、博士在某一时段内专门从事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工作。

采取“人才特区”形式实施优势特色学科人才制度,鼓励优势特色学科采取引进或出国(境)深造等形式,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青年骨干教师,使教育学学科成为人才的集聚区,知识的创新区、社会服务的先行区。

采取“改革试验区”形式实施绩效优先的分配制度,对学科建设成绩突出的建设方向给予优先支持。

6.鼓励学科对外交流与合作

推进学科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科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密切与产业、企业、行业以及政府等的联系,举办或参加重要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形成产、学、研互动,有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机制,提高教育学学科的学术水平、学术地位和知名度。

通过教育学一级学科建设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势必将进一步推动学科条件、队伍、科研能力和人才培养等全方位工作进展,加快国家级、省级“一流学科”培育,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引领带动教学、科研和学校各项工作向更有特色、更有水平目标迈进,全面实现学校“申硕”“更名大学”的美好蓝图。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