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学术沙龙

发布者:教育学院办公室发布时间:2022-12-31作者:浏览次数:87

教育学院教育硕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纪要

教育学院研学[2022]420221130

会议地点:腾讯会议

会议时间:20221130

参会人员: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研究生

参会导师:程云老师、王艳丽老师、关玉蓉老师

召集人及记录人:陆玲玉、李佳怡

会议内容:丁晓倩、孙贞岳、余敏、王陈成四名同学各自选取了近期所读的一篇文献并分享了一篇论文的框架、内容与自己的阅读心得,参会导师们依据四位汇报人的阅读心得进行点评,点出了各位汇报人汇报内容的优劣之处并给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陆玲玉同学带领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全体同学,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相关的知识。


各位同学的汇报如下:

丁晓倩:《支持学生在线学习任务的内在动机:需求支持任务教学对动机,自我评估以及任务表现的影响》

  1. 关键词

关键词:情境内在动机,需求支持任务教学(NST),明智干预,自我评估实践,在线教学

  1. 论文框架

  1. 研究背景

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学校被迫采用线上教学的方式,而线上教学学生的学习动机普遍不高,学习效果不好。需求支持任务教学在线下教学中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因此研究需求支持任务指导是否能增加中学生对在线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境内在动机。

  1. 理论背景

  1. 自我决定理论(SDT):个体本质上天生由好奇心和学习欲望驱动,学生没有表现出内在的学习欲望,是因为缺乏动力。

2)基本心理需求理论:必须满足个体对自主性,能力和亲近关系的心理需求,以维持其内在动机。

3)如何支持基本心理需求?

采用明智干预的方法,改变沟通方式可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举例美国大选)

4)可以用自我评估实践将内在动机和任务表现联系起来。

  1. 研究过程

1)研究问题:需求支持任务指导是否能增加中学生对在线语言学习任务的情境内在动机?

  1. 研究对象:106名在菲律宾某公共科学高中就读的中学生(实验组56人,对照组50人)

  2. 实验量表:情境动机量表、自我评估实践量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通过C测试来测试学生的任务表现

  1. 实验程序

1)使用情境动机量表作为前测

2)学生收到C测试的任务说明(对实验组使用需求支持任务说明中的陈述,比如给予学生鼓励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等。)

3)使用基本心理需求量表实现操作检查

4)学生再次回答情境动机量表

5)进行C测试任务

6)进行自我评估实践

  1. 研究结果

参与包含需求任务指令的在线学习任务的学生的内在动机明显高于接受默认指令的学生的内在动机。学生的内在动机不是直接的影响任务表现的,而是通过自我评估实践来间接的影响任务表现。在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修改在线任务指令(比如给予鼓励,承认学生的观点等)以响应学生的基本心理需求,从而影响学生的内在动机。

  1. 阅读心得体会

积累了如何阅读英文文献的经验,学习了如何创建实验量表的思路,学习到了有关学生内在动机形成的理论,对实验研究的步骤更加清晰。

程云老师点评:选取的英文文献质量较高,对我们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研究都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我们现在受疫情影响很多教学活动也是通过在线形式开展,那活动如何开展等问题很值得我们探讨研究。丁同学的分享与总结很有代表性,国内很多跟热点对接的文献可能已经是“二手文献”了,所以我们要养成阅读外文文献的习惯,这对我们的语言也是一种训练。量表的编制也是我们要从别人的文章中学习和借鉴的。关于实验研究,研究点不要太大,具体一点,要理论加实践,要有应用和实证,要有数据支撑,这样读起来要幸福一点。

关玉蓉老师点评:选取的文献与我目前所做研究紧密相关,希望后期可以进一步深入交流探讨。

王艳丽老师点评:文献分享的时候应该更深度更充实一点,比如实验设计、量表制作、数据分析讨论等,可能大家会更了解一些。


孙贞岳:《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编制与现状调查》

  1. 摘要

 以国外学习兴趣四阶段理论为指导,自编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初始问卷。经因素分析确定了激发的情境兴趣、维持的情境兴趣与个体兴趣3因素17题项的正式问卷。运用问卷对588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中国初中生数学情境兴趣尚可,个体兴趣亟待提高。(2)情境兴趣存在显著的校际、年级与班际差异,个体兴趣只存在班际差异,不存在校际与年级差异。(3)学校教学理念与教学条件,特别是教师,是影响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最为重要的因素。

  1. 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编制

1.项目的搜集与整理

初始问卷以学习兴趣四阶段理论建构为指导,在广泛查阅相关文献与深入访谈基础上,结合初中生数学学习特点与学习环节编制了69个初始条目。经过反复修订形成一个56个条目、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15级评分的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预测问卷。56个条目中有13个反向条目,7对对偶检测。反向条目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越高学习兴趣越高。

2.项目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项目分析。极端值比较发现高分组(前27%)与低分组(后27%)被试各条目得分差异极其显著 (t>0.70p<0.001),表明各条目区分度很好。题总相关发现,所有条目得分与学习兴趣总分的相关>0.40,相关非常显著(p<0.01),表明各条目与整体量表同质性高。

3.探索性因素分析

采用潜变量建模软件Mplus4.2对项目分析后的51个条目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对330名预测被试取样进行适当性检验,得到KMO值为0.966Bartlett’s球形检验p<0.001,表明数据样本非常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4.验证性因素分析

运用18个条目的再测问卷对B中学每个初中年级16个班中随机抽取的3个初一班、2个初二班、2个初三班,共计27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经对偶检测后保留258人,有效率94.85%,其中初一114人、初二72人、初三72人,男生133人、女生125人。使用再测数据,运用Mplus4.23因子18条目的结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发现,拟合指数较为理想,为了进一步改善拟合指数,根据Mplus报告的修正指数,删除SI2中与第6题重叠的第7题(y7 with y6 M.I.=43.863)各项拟合指数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5.信效度检验

采用内部一致性方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分析。总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5,3个因子的系数依次为0.8540.8090.910,表明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问卷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1. 社会科学研究中的问卷设计流程

1、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2、问卷设计的原则

3、问卷设计的步骤

4、题型及答案的设计

5、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

6、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7、问卷设计中的常见错误

8、总结

  1. 问卷设计思维导图

https://www.zhixi.com/view/cf6a9724

程云老师点评:分享涉猎的内容比较多,文献选取的也很好,可以看出来自己学的很细致。但是作为分享,估计大部分同学听完还是很懵的,因为没有做PPT,没有掌握汇报的技巧,在不同页面直接切来切去,文字也较小,不利于大家跟上思路;汇报要学会合理利用时间,把你理解的内容呈现出来,让听众理解。问卷编制的学问是比较深的,需要理论依据,需要进行预调查,要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等,还要进行多轮测试,最终问卷比较科学有效之后才能进行大规模发放。发放方式、发放后的数据回收、数据分析等都需要研究。要合理利用数据分析软件,明白其原理。得到数据之后,思考数据背后反映的深层次的内容、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我们最终要探讨的意义价值体现。

关玉蓉老师点评:看得出来做了很多学习工作,概念理论、来源学清楚对我们后期论文写作很有帮助,可以利用一个例子练习一下,加深记忆。

王艳丽老师点评:这位同学的思维导图做的非常好。这篇文章从量表需要如何编制,有哪些步骤着手分享,还是需要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及理论基础。我们现在大部分是应用的已经比较成熟的量表,都经过了信度效度的检验,这些资源要学会借鉴和使用。


余敏:《直播教学中师生对话互动模式与特征分析》

  1. 摘要

基于互动模式、知识建构与课堂文化的三维师生对话互动分析框架,对一门小班直播课师生互动特征与规律进行深入考察发现:直播教学中师生对话包括无技术参与、技术辅助反馈、技术操作回应以及被中断的对话等12种互动模式,但以无技术参与的一对一单向三元对话为主,技术在促进师生对话互动中的作用不明显;知识建构主要发生在教师学术性提问引发的师生对话中,且以教师低层次认知类问题和学生的简单认知回答为主,缺少深层次认知加工与集体知识探究和创造;课堂文化呈现出知识讲授式的权威控制型特征,基于社会建构的集体探究与创新文化尚未形成,师生相互尊重与支持、平等友好、民主参与的文化特征开始萌芽。

  1. 研究设计

  1. 研究目标:

 以一门少儿英语小班直播课为例,通过对直播课中师生对话行为和内容的分析,考察直播课堂中师生互动过程与成效,以探索直播课的社会建构过程与成效,为改进和优化直播教学提供依据与参考。

  1. 研究问题:

1)直播课中师生对话的互动模式是什么?

2)直播课中学生基于师生对话的知识建构情况如何?

3)直播课中师生对话中形成的课堂文化是怎样的?

  1. 直播互动环境:

ClassIn平台:该教学平台从教学实时互动需求与课堂管理需求出发设计了多种教学管理与互动功能,如视频拖拽、学生管理(授权、静音、奖励、下台)、屏幕共享、计时器、小黑板、抢答器等。

  1. 案例与数据样本:

课程由1名美国籍教师任教,学生为6名小学一二年级女生。研究以该课程除线上考试(第1112课时)之外的16个课时中师生的互动视频为研究对象,包括1课时的复习课、2课时的辩论课和13课时的讲授课,累计视频时长为15小时50分钟。

  1. 三维师生对话互动分析框架

  1. 研究结果

  1. 直播课中师生都倾向于选择具有明确对象的互动方式;大部分对话缺乏民主讨论与共同探究的特征;

  2. 教师发起的对话以学术性交互为主,学生发起的对话以课堂管理为主。

  3. 直播课堂在课堂管理上具有较好的民主性以及较为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师生在对话中具有的明显情感态度倾向较少,意味着整合更多情感态度的集体探究文化尚未形成。

  1. 讨论与反思

  1.  直播互动技术:有效赋能教学互动的功能尚待探索

  2.  直播课师生对话:从知识讲授转向知识建构

  3.  学生被赋权后的课堂文化建设:自主与控制之间的平衡

  1. 思考与收获

  1. 从新的角度对师生对话互动进行分析并构建了以互动模式、知识构建、课堂文化的三维师生对话互动分析框架。在这三个方面解释得非常详细透彻,给我们了一个思考方向:找到一个知识嵌入点,做细做好。

  2. 思考教学中如何有效使用技术。

  3. 学习了ClassIn 平台、IRF的对话分析方法、TF-IDF算法的关键词提取方法进行内容分析、Spearman 相关分析、“讯飞听见”平台转录功能。

程云老师点评: 这篇文献选的也很有代表性,选取的点很细,不同于现在的大数据,实践选取的是小样本,是很典型的一个研究范式,只要把具体研究落实,把过程深入分析,都是会有收获的。疫情环境下,国内这种直播教学、在线教学对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也是极大的促进,师生间的交互也显得更加重要。要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使用哪些技术手段,都需要进行思考。

关玉蓉老师点评:这篇分享读的很细致,从文章中我们都要学习一下在小样本的情况下如何做论文,很有新意,是我们后期值得探讨学习的。

王艳丽老师点评:这篇文章是关于师生对话的,也是现在研究比较多的一个方面。选择的以视频直播课为案例,构建师生对话分析的框架,进行详细的分析。汇报中可以放入更多的分析图表,讨论部分可以再深入一点,这样效果会更好一些。


王陈成:《面向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的信息技术课程项目式学习研究》

  1. 文献背景

学者在小学阶段Scratch编程课、虚拟机器人课程等课程中构建、实践基于计算思维的项目式学习模式,结果表明,研究构建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对发展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效果显著,能有效。

国外大量研究证明,基于Arduino开源硬件项目开发制作的课程内容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上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在高中阶段将Arduino等开源硬件引入计算思维培养的研究较缺乏。在选择性必修课程“开源硬件项目制作”中面向计算思维的培养探索构建基于Arduino开源硬件的实践模式,这是国内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1. 研究过程

  1.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模式构建

本研究以信息技术学科数据、算法、信息系统、信息社会四个学科核心概念为切入点,结合已有研究并考虑项目式学习情境、内容、活动、结果的构成要素,构建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开源硬件课程项目式学习模式,包括项目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价三个部分。

  1. 计算思维效果测量工具

该研究在参考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计算思维量表,测试学生在项目式学习前后计算思维的变化。研究针对学生利用计算思维解决问题的过程性数据开展流程图评价和文本分析,通过S-F-T评价体系,形成量化和质性想结合的评价方式。有学者指出,计算思维量表这样的评价工具在对计算思维解决问题中的思维过程的评价上存在不足,同时研究还指出不同类型的评价工具关联性较少,在教育实践中建议综合应用。

  1. 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高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模式效果检验

1)实验对象:准实验研究使用计算思维量表对学生进行前测,结果显示,在问题解决等五个维度上,数据均呈现方差齐性(sig>0.05),实验班在计算思维量表等五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属于同质样本。

2)实验设计:实验班在课时以及课程内容上保持一致。在学习模式上,实验班采用研究构建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及实施流程;对照班采用常见的学习模式,通过提出问题、示范演示、知识讲解、自主编写、交流展示等环节开展教学。

3)实验数据与分析:基于计算思维量表的学习效果检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计算思维量表的数据使用SPSS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学生在计算思维量表的五个维度上均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变化(在各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基于程序流程图的学习效果检验:研究对实验班学生程序流程图评分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实验班学生在利用程序流程图外显、表达自己计算思维上表现呈逐渐提升趋势。基于项目作品文本分析的学习效果检验:研究将实验班形成的23个学案文稿录入Nvivo中,并从问题的识别分解和抽象、数据分析、设备选择、算法设计几个维度进行编码分析。在对实验班学生编写程序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在经历了问题聚焦、问题确定、问题抽象、算法设计后,学生均可以正确地选择程序模块以及相关逻辑运算模块,正确编写程序。

  1. 研究结论及实践建议

 该研究构建的面向计算思维培养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及其实施流程,将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定向”为计算思维的过程。研究通过计算思维量表、程序流程图评价和基于作品文本的分析,证明其在高中生计算思维培养和提升上有效。

 建议准确把握计算思维的内涵设计开源硬件课程项目内容、依据计算思维过程设计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重视学习支架在项目式学习中的作用。

  1. 结论与思考

进行此类文献撰写需要阅读大量有关主题词的文献,并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汇总,积累相关基础知识。在学习中也要进行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若是需要自己构建教学模式体系时,多去借鉴已有成熟完备的模型,基于这些模型再依据所需教学的模块以及方法进行模型优化。学习熟悉SPSS中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以及Nvivo中编码方式。争取在研究中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

程云老师点评:这篇分享思路清晰,流程设计和数据解说都很详细,给了一个很具体的操作案例。从理论到基础研究,然后进行模式建构,再进行设计,再到实施,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研究范式,是一个很清晰的思路。要注意不能只是空谈理论,要实施,要检验,要评价,这才是完整的体系。也不能凭空提出观点,还是要从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完善和改进,要做实。

关玉蓉老师点评:选题还是不错的,但是PPT的制作上还是要更规范一点。在分享的时候,要重点体现一下你为什么选这篇文章,这篇文章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要说出理由,跟同学们的思路进行交叉融合,能有更广阔的思路。

王艳丽老师点评:文章分享跟现代教育技术领域当下热点比较相关,对毕业论文的实证研究思路有帮助。项目式学习在很多学科中都有应用,文章选择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应用项目式学习构建模式、设计教学活动、进行实施、评价,这个思路可以借鉴。评价方面,采用了定性、定量等多种方法结合,这个也值得我们学习。


程云老师进行会议总结:

 今天整体来说,几位同学选择的文献质量都不错。第一,建议大家每次在进行汇报前可以先把文献分享出来,同学们提前看一看,如果说不看文章直接听汇报,可能很多内容同学们还是没有领会到。第二点关老师提的很好,我们为什么选这篇文献,这篇文献有什么优点,在这个过程中有什么收获,这些其实很重要。就像文献综述一样,不是说简单的综一下就完了,重要的是述,要进行分析。第三,每一次交流都要当成学习和训练,不仅仅是分享内容本身,同时这也是一种表达和教学技能的训练。把分享内容当成自己的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的展现内容,表达清晰,如何让听众听懂听明白,让人有所收获,这个很重要,要抓好每次机会。


陆玲玉:《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

22级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全体同学深入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共产主义理想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精神支柱和立身之本。如果动摇了这个理想信念,也就动摇了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共产主义不仅是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而且是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同时它还是一种“现实的运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的共产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一个在更高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前进的社会。它不是人类历史的终结,而是人类自由自觉历史的开端。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