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6-03-04浏览次数:76

 

 

黄冈师范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6-01-08

 

 “十二五”期间,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定位、内涵发展、特色强校、规范创新、就业至上”的办学理念,较好地完成了“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经过五年的发展,学校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科研实力显著增强,“申硕”工程成功突破。然而,囿于地方本科院校自身和区域条件的限制,学校的建设发展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和困境难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学校发展中的不足,如学科专业的优势特色不明显,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中领军人才缺乏,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国家级奖励仍待突破,科研成果产出和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这要求我们在“十三五” 创建综合性大学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重点解决突出问题和瓶颈问题。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内涵发展、注重质量、规范创新的关键时期。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深化改革、创新引领为动力的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进入新常态。《湖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对省内高校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前黄冈市既面临着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发展战略机遇,又迎来了千载难逢的“五大叠加”的战略机遇,即两个试验区叠加、一圈一带叠加、老区政策与西部政策叠加、城市化加快推进和工业加快发展叠加、后发优势与交通优势突出叠加的战略机遇。这些战略机遇一方面为黄冈市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对黄冈市高等教育提出了重大需求。

“十三五”时期是学校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要求,创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提高学校办学实力、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关键时期。经过“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学校已由原来的教师教育单科性的院校发展成为一所涉及文、理、工、法、经、管、教、农、艺等九大学科门类的多科性高等学校。在此基础上,“十三五”时期,学校将认真落实黄冈师范学院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依法治校,全面从严治党,努力创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一、发展战略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强化“二十字”办学理念,以“坚持内涵发展、坚持质量为先、坚持规范办学、坚持突出重点、坚持改革促进”“五个坚持”为基本指导思想,重点落实“转型发展、特色发展、重点发展”三大核心战略,着力推进九大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和社会影响力,争取把学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

(二)发展战略

按照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由师范性向综合性转变、由教学型向应用型转变,深化改革、成功更名”的“两转两改”总体要求,“十三五”时期重点实施三大发展战略。

1.大力推进转型发展

坚持向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转变的学校发展方向,积极探索应用性与学术性相结合的应用型本科教育,努力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将融入大别山振兴发展和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全面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建立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新模式,力争在“十三五”末期实现转型发展的总体目标要求。

2.深入推进特色发展

坚持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打造“立足黄冈、服务大别山革命老区”办学特色与优势。强化教师教育特色,继续打造黄冈基础教育品牌;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支撑黄冈产业发展;强化创新人才培养特色,进一步引领黄冈创新创业热潮;强化大别山研究特色,进一步融入“四个大别山”建设。着力培育一批特色学科、特色专业及特色研究领域。在坚持特色化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及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研究的协调发展,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的有机统一。

3.科学推进重点发展

坚持重点建设与全面提升的发展方略,立足学校现有资源,科学推进学校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高端领军人物引进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项目、一流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科研奖励项目,等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优化学校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做实强项,实现重点建设项目的突破,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在重点建设的同时,坚持数量和质量、内涵和外延、结构和功能、规模和效益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2020年末,达到“一个目标”: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实现“三个突破”:一是高端领军人才实现突破;二是国家级重大奖项与标志性成果实现突破;三是研究生学位点类型、数量实现突破。完成“三个构建”:一是构建与发展目标定位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学科专业布局;二是构建与转型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办学模式。三是构建与新形势相适应、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治理体系。

(二)具体目标

1.办学规模

“十三五”学校要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应用型本科专业,积极发展应用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扩大继续教育规模。到2020年,建成师范教育与非师范教育、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教育体系。普通全日制在校生达到18000人左右,其中,普通本科生17000人左右,研究生500人左右,留学生200人(次)左右;各类继续教育学生在册人数(折合数)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0%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关健。“十三五”期间,要以现有教师培训提高为基础,通过人才队伍管理制度创新,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学、科研和管理队伍。专任教师达到960人,专任教师中教授达到13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达到200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比例达到85%以上;出国(境)外留学或工作超过3个月的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10%以上;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1人,湖北省“百千万人才工程” 人才5-7人,楚天学者10-12人;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达到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专任教师总数的50%

3.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的核心,是一项关系到学校长远发展、特色发展的重要工作,是我校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关键所在。“十三五”要统筹学校资源,以服务学校转型发展与大别山转型发展需求为导向,建设1-2个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1-2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学科综合排名在省属高校位居前列。通过学科群建设,构建一批高水平学科平台,高端领军人物实现突破;产出一批重大教学科研成果,国家级重大奖项与标志性成果实现突破;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硕士学位点的类型和数量、研究生规模实现突破;增强学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服务产业需求的重大攻关项目实现突破。通过学科群建设,进一步彰显“立足黄冈、服务大别山老区”办学特色、提升学校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深化校地、校企、校校合作与协同创新,优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争取与其他高校共建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实验中心)、争取新建1个教育部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建1-2个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或工程中心、实验中心)、1-2个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或其他省级科研平台;培育省级优秀科研创新团队10个。5年内获国家级科研项目30项以上,省()级科研项目100项以上,年均纵向经费达到500万元以上,年均横向科研经费达到1000万元以上;争取国家级科研奖励实现零的突破,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省()级科研奖励15项以上。实现科研实力大幅攀升,社会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5.研究生教育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一级学科学位点建设,争取“十三五”期间1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实力,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3-5个,其中,人文学科、社会学科、工学学科三个主要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均实现突破。建成2-3个省级研究生培养基地(或研究生工作站)。积极探索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6.本科教育

“十三五”要继续强化人才培养质量,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专业改革试点范围。到2020年,建设一批在省内外有一定优势特色的专业与课程群,形成国家、省、校三级优势特色专业与精品课程体系。本科专业总数达到70个左右,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达到8-10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达到65个以上,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转型发展试点学院至少建立1个优势特色专业,特色优势专业的在校生与全校在校生的比例不低于40%。大力开展校企(地)合作,产教融合,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新突破。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毕业生技术应用能力达到本行业先进水平,创业人才培养有重大突破,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显著提高,各种大学生竞赛、考核指标位居省内外同类高校前列。省级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数有较大提升,省级以上大学生知识创新项目及学科竞赛奖励项目达到80项以上。新一轮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顺利通过。

7.继续教育

继续教育是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三五”期间要努力实现由单一的学历教育向多形式的职业教育转变、由教学型向应用型转变,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完成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目标。到2020年,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本专科专业数达到90个左右,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专业全覆盖学校普通高等教育设置专业,自学考试学历教育不断适应社会市场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布局,满足社会人才需求和办学需要;学历教育努力达到每年2000人的规模,职业培训教育每年培训1000人;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扩大培训项目,初步形成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覆盖行业的继续教育项目群。建成一定数量的网络课程,初步形成系统性的继续教育专业群和网络课程群。到2020年力争继续教育年度办学总收入不断增长,学校年均纯收入达到200万元以上。

8.国际教育与交流

国际教育与交流是学校开放办学的重要内容。到2020年,争取建成以学校为主导、学院为主体,宽领域、全方位的国际人才培养与学术交流合作新格局。与国外知名大学开展合作办学,联合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创办孔子学院1所,争取境外办学新突破;不断提高招收海外留学生的办学实力,改善海外留学生来校学习环境,在多个学科专业领域扩大留学生规模,争取“十三五”来校留学生规模超过在校生总数的1%;加强对外交流工作,出国(境)交流人次在“十二五”基础上实现较大增长。

9.校园建设

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到2020年,要建成教学设施先进、景色毓秀宜人、富含人文与科学底蕴的现代大学校园。合理规划三个校区功能,根据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科学布局改造北校区功能;探讨通过置换西校区或其他方式争取在城东新区新增土地560亩;新增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60000-80000�,生均达到20.2�;进一步加大文献资源建设力度,确保文献经费保持在全校各项支出的5%以上;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加快数字化图书馆建设;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以校园网为基础,云计算、大数据为技术路线、“互联网+”为核心,为教学、科研、管理、生活提供开放、协同数字化环境,努力实现数字化校园建设向智慧校园服务的转变。

三、主要建设工程

(一)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创建工程

按照学校党代会确定的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要求,“十三五”期间,要狠抓内涵建设,不断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保持合理办学规模,要以“内涵发展、实力提升、彰显特色”为主线,客观分析学校在学位点数量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学科与专业、师资队伍、教学与科研水平、基础设施等方面与大学设置标准存在的差距,找准不足,明确措施,凝聚共识,提振精神,苦练内功,提升实力,努力实现综合性大学创建目标,争取“十三五”时期学校更名为综合性大学。

(二)转型发展综合改革工程

以问题为导向,以《黄冈师范学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综合改革促进学校转型发展的意见》提出的“30项改革清单”为抓手,进一步深化学校综合改革,提高综合性大学的创建能力。以培养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路径,探索学校转型发展综合改革之路。创新教学学院管理体制,创新实践取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方式方法,构建新型教学质量和科技服务能力的评价评估体系。通过转型发展综合改革全面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升学校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能力、全面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工程

立足学校现有资源,在现有师资培训提高的基础上,实施“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工程”,引进或培养10-15名国内知名的高端领军人才,“百人计划”人选、“楚天学者”等数量稳步增加;实施“青年教师成长工程”,选拔培养100名左右的青年教学和科研骨干,培育青年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力争省级教学名师实现突破;实施“团队建设工程”,着力推进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和学科团队建设;进一步完善职称评聘制度改革,将职称评聘与推进学校转型发展紧密对接,引导部分教师向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双师双能型”教师转变;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校内绩效奖励制度,实施教师分类管理和任期目标考核,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为各类人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工作生活条件,造就高素质的教师和管理队伍。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工程

大力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校企(地)合作,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制定实践取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能力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做好国家级和省级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的申报和建设工作,推进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实行招生计划、就业情况与专业发展三挂钩;加强优质课程资源的引进与建设;健全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大力推进教学方式改革,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新模式;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加大研究生工作站建设力度,大幅增加在校研究生数量。

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开放式的众创空间,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网络、社交和资源共享空间,扶持以共同兴趣为基础的大学生“创客”群体,鼓励“创客”类社团发展;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引领计划,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丰富创新创业活动,支持大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五)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程

“十三五”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学科发展规律,以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两个需求为导向,按照“突出重点、择优扶强、集群发展”的思路,重点建设优势特色学科群,实现学科“大建设、大提高、大发展”。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将具有一定优势与特色的校内相关学科进行交叉融合,重点建设1-2个在省内有重要地位、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积极扶植建设1-2个基础较好、发展后劲足、能够较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通过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进一步挖掘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生长点,提高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及多科性大学创建能力。

大力促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与规模扩张。通过优势特色学科群建设和学位点建设,提升教育学、农业资源环境、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思想政治教育、化学工程与技术、外国语言文学、机械工程等学科水平,争取“十三五”期间10个左右的一级学科具备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实力,专业硕士学位点达到3-5个,其中,人文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2个、社会学科、工学学科二个主要学科门类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实现突破。

(六)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水平提升工程

积极探索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科研新模式,加大应用型科研力度,促使纵向项目上水平、横向项目创特色,实现科研经费稳步增长;广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加强大别山特色资源开发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建设,加快产业技术研发,促进新技术转化应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使学校成为地方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全面开展黄冈境内“一县一示范、一企一项目”和“百名企业家进校园、百名博士进企业”活动,建立教师到企业和社会组织挂职、研修制度,发挥人文社科优势,深入开展政策、规划和发展战略研究,加强地方智库建设,提升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力。设立重大科研项目与成果培育专项基金,对具有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与获奖成果前景的研究领域、方向和课题进行资助,重点培育“国”字号的项目与成果,产出并转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七)校园建设与后勤保障工程

根据学校教育事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区功能布局,优化整合校区资源,做好南北西三个校区的功能规划;抓住地方政府在城东新区紧靠学校校园附近预留教育用地560亩的机遇,采用置换西校区的方式,新征预留教育用地560亩;重点建设工科综合性实习实验实训中心、体育运动中心、南区第二教学楼、研究生楼;完成北校区电力增容、高压线塔外迁、道路刷黑、排水防洪工程、学生宿舍及教学楼改造工程;推进以绿色化为标志的生态校园建设,以网格化管理为标志的平安校园建设,以资源数字化管理为标志的智慧校园建设;推进财务管理制度改革,规范财务管理,提高经费预算的精准度,提高经费预算的执行率,确保教学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与使用水平;推进学校资产管理制度改革,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八)开放办学深化工程

发挥中外合作教育优势,扩大中外合作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扩大留学生数量;发挥传统教师教育优势,打造对外汉语教学品牌;加强黄冈地域文化国际推广工作,建成“孔子学院”;扩大国内、国际交流与合作,选派教师外出研修深造;举办各类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提升学校的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理顺继续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多部门联动的的协调运行机制;调整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加大非学历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努力打造具有特色的培训品牌。

(九)先进文化引领工程

挖掘与培育大学的先进文化,将文化建设融入到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引领学校的价值追求和行为导向,构筑师生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以国家级文明单位建设为标志的文明校园建设、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标志的“书香校园”建设;培育行为文化,组织校史校情讲解团,讲好黄师故事,传播好黄师声音,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平台,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精品;培育环境文化,做好校园文化的整体设计、文化景观的规划布局,引进地方丰富的文化资源,建成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学校办学传统的人文景观,推进公共文化活动场所建设,规范使用学校文化标识,注重彰显学校文化内涵,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四、保障措施

运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依靠体制的创新化解发展中的矛盾,采取切实措施,为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保障。

(一)认清形势,适应新常态,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营造良好思想舆论环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教育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征。高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必须通过综合改革,理顺内部关系、才能释放发展活力。同时,高等教育正走向社会中心,高校必须主动对接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通过拓展服务能力,实现与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从发展方式看,高等教育已经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高校之间的激烈竞争给学校跨越发展带来了挑战,转型发展的任务给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服务社会能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出了新课题,更名大学的目标给学校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出了新要求。因此,“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认识高等教育新常态,更加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要围绕“创建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差距在哪里,我们应当怎样做”这一重大课题,既要认识到高等教育格局深刻调整、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也要认识到办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慢进亦退,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从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校情的特色发展之路。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常态,为我们这所地方高师院校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十二五”学校建设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实现我们既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基础,但作为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学校的基础建设和办学实力仍然比较薄弱,学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尚需进一步增强。我们必须进一步树立和强化危机意识、竞争意识和发展意识,顺势而上,克难奋进。中国共产党黄冈师范学院第二次代表大会确立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是引领全校师生员工改革创新、开拓奋进的航标和灯塔。全校干部和教职员工要在这一新的奋斗目标的激励下,统一思想、形成共识,营造良好的实现“十三五”发展任务和目标的思想舆论环境。同时,要根据学校发展的总体奋斗目标,明确各单位及个人的工作任务,通过全体师生员工创造性的工作实践,为最终实现学校奋斗目标作出努力和贡献。

(二)加强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关键在党的领导。要从政治高度,切实增强抓好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主动强化责任担当,以优良的党风带校风、促教风、正学风,为促进学校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重视意识形态的引导与管理,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作用,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加强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抓好“五好班子”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积极构建党员教育、监督、管理、服务、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模范作用;加强纪律建设,坚持党纪严于国法,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对照中央八项规定,持之以恒纠“四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切实落实好“一岗双责”的管理机制、“一考双评”的考核机制、“一述双报”的述廉机制和“一案双查”的问责机制,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集中解决领导干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落实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改进机关工作作风,推进政务公开,提高工作透明度,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服务机关、效率机关和责任机关”。以优良的党风带校风、促教风、强学风,构建学校风清气正、“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生态,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强的政治和作风保障。

(三)推进管理创新,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完善大学治理结构。适应转型发展需要,学校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理事会制度,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30%。教学学院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明确学院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

改革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调整校院两级收入分配办法,进一步理顺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明确学院管理权责,增强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完善教学学院目标考核办法和机关及直属单位目标管理绩效考核评估办法,发挥目标考核的导向与指引作用,保证学校各项事业顺利推进。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进教师分类管理和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教师岗位设置优先满足学科平台、创新团队建设需要,积极实施教师全员岗位聘用制度,明确上岗条件、岗位职责与聘期任务,强化聘约管理。建立以岗位绩效为核心的教师任期目标考评制度,充分发挥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评价体系对教师发展的导向作用。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形成关心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

深化学科建设与学科管理制度改革。试行优势特色学科项目管理制度和首席负责人制度,尝试实施专职学科编制度,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与统筹力度,建立学科建设绩效评估与预警机制,建立重大研究项目与成果培育制度,对具有获得国家级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前景的项目进行特殊资助和扶持,力争国家级科研奖和优秀教学成果奖获得突破。

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在教学、研究和管理中的作用,强化学术委员会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学术评价中的权威和职能。依照学校章程,逐步形成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相分离、相制衡的管理体制,不断建立与完善与学校转型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大学制度,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科学的体制机制保障。

(四)规范财务管理,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

适应财务管理制度改革的新常态,科学谋划学校事业发展预算编制,做好预算管理的顶层设计,细化预算项目,强化预算管理,切实提高预算执行率,充分发挥经费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财务收支决策机制、财务预算管理机制、职工收入分配机制、内部财务监控机制、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二级单位财务管理机制,提高经费支出管理水平。全面加强预算管理,增强预算支出刚性约束。继续推行全口径预算改革,科学编制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认真开展预算绩效考评,财政专项拨款预算执行率达到100%。加大校级预算资金统筹力度,重点做好教育教学运行与改革项目预算、校园基建项目预算、学科建设项目预算、人才队伍建设项目预算、资产采购预算和日常公用经费预算编制工作,以强化预算管理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修订财务管理制度,改革报账体制,加强财务票据审查,防范财务违规风险。

保证主渠道,拓展新渠道,多途径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增长。“十三五”期间争取年收入增长率达到8%,五年全口径预算收入达到22亿元。稳定并适度增加各类招生规模,确保事业费收入有增无减,保证非税收入稳定增长。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和省市级各类财政项目资金拨款,确保“十三五”期间各级财政支持项目的经费额度超过“十二五”的总和。全力争取各类竞争性拨款,确保竞争性拨款总额高于省属同类高校平均水平。建立教育基金会,依托校友会平台,积极争取广大校友和海内外人士对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合作办学吸收社会资金,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十三五”期间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出让收入争取达到1000万元。继续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加强后勤实体服务经营管理,力争后勤实体和校办企业上缴收入达到1000万元。

(五)优化公共资源建设,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提供有力的后勤与服务保障

切实加强实验室、图书文献、信息网络、档案资料等公共资源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使用效益。加强教学实验室、科研实验室的规范化建设,建成一批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教学实验室、开展实验室绩效评价,提高实验室开放和利用率;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建设服务主导型数字图书馆,加大特色数据库和数字化文献资源建设力度,建立协调统一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建成辐射社会的区域性文献信息服务中心;明确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责任,按照“谁使用谁负责”原则落实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加强数字档案馆建设,实现重要档案的全文数字化及网络检索,大力提升数字化校园水平,建立面向知识分享的网络社区服务,实现校园内任何人、任何物、任何信息载体、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互联互通。

精心打造人文校园环境,提升环境育人功能。结合地方人文历史特色,做好校园文化景观的规划布局,规范使用学校文化标识,建成与校园环境相融合、体现学校办学传统的人文景观,提升环境育人功能。建设生态园林式校园,美化长河沿岸,绿化亮化体育运动中心周边及南校区新征空余土地,加大污水处理力度,避免环境污染,维护校园及周边生态环境。

不断完善校园服务设施,努力创建平安文明校园。合理规划建设校园超市等服务性设施,建设校园道路、水电管网等配套设施,统一设计、设置交通标志和人性化的人行通道;整体规划建设校园安全防护网络,加大校园监控系统建设,通过人防、物防与技防等各项措施,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建立学校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和督办制度,落实好生命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及应急演练,提高学生安全素养和能力。

 

 

 

 

 

 

附:

黄冈师范学院“十三五”各项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分类

主 要 指 标

“十二五”现状

“十三五”目标

1.办学规模

普通在校生总数(人)

16729

18000

 其中:全日制本科生(人)

15397

17000

 研究生(人)

80

500

 留学生(人次)

12

200

各类继续教育学生(人次)

3200

3500

……

 

 

2.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主要指标

专任教师(人)

753

960

专任教师中教授数(人)

81

130

专任教师中博士学位人数(人)

110

200

专任教师中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

79

85

转型发展试点专业的专任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比例(%

0

50%

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人)

0

1

湖北省“新世纪人才工程”人才(人)

3

5-7

楚天学者

8

10-12

……

 

 

3.学科建设与发展主要指标

省级重点学科(个)

5

8

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个)

0

1-2

校级优势特色学科群(个)

0

1-2

学科团队(个,重新遴选)

8

10

具备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条件(个)

1

10

楚天学者设岗学科(个)

5

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个)

0

1

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个)

6

1-2

(新增)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个)

0

1

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个)

2

1-2

(新增)

学科成员出国(境)学术交流(人次)

15

50

主办或承办国际学术会议(五年累计次)

0

5-10

……

 

 

4.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发展主要规划指标

国家级科研项目(五年累计,项)

16

30

省部级科研项目(五年累计,项)

99

100

年均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万元/年均)

297

500

年均横向科研项目经费(万元/年均)

887

1000

国家级科研奖励(项)

0

突破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项)

0

1-2

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项)

15

15

SCI论文(篇/年均)

23.5

40

权威期刊论文(篇/年均)

5

10

重要期刊论文(篇/年均)

12.75

20

专利(项/年均)

11.5

30

博士服务团人数(五年累计,人)

0

50

科技合作基地(五年累计,个)

2

20

校企合作项目(五年累计,项)

100

200

有效咨询报告(五年累计,项)

2

10

科研团队(个,重新遴选)

10

10

5.研究生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人文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

0

突破

社会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数(个)

1

1(新增)

工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数

0

突破

学术型硕士学位点

0

突破

专业硕士学位点(个)

1

3-5

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个)

8

15

在校研究生(人)

81

500

……

 

 

6.普通本专科教育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本科专业(个)

57

70

人文学科本科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43

35%

社会科学本科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20

25%

工学本科生人数占在校生比例(%

15

20%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项)

1

1-2

省级教学成果奖(项)

6

4-8

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个)

6

8-10

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建设项目(个)

45

65

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219

260

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及竞赛奖励(项/年)

20

80

 

 

 

……

 

 

7.继续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在校学生规模(人/年)

3200

4500

学历教育规模(人/年)

 

3000

学历教育本专科专业数(累计,个)

 

90

职业培训规模(人/年)

 

1500

……

 

 

 

 

 

 

 

8.国际教育与交流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孔子学院(所)

0

1

教师出国工作(五年累计,人次)

25

30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规模(人)

 

600 

留学生规模(五年累计,人次)

12

200

留学基金项目(个/年均)

 

5-7

 ……

 

 

9.校园建设与发展规划主要指标

校园占地面积(亩)

1612

1755

生均占地面积(平方米)

64.24

65

生均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

36.18

39.73

生均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平方米)

14.97

20.2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元)

6515.69

7000

生均图书(册)

108

120

数字视频监控一类二类覆盖率(%

 

100%

……

 

 

 

10.资金筹措与运营规划主要指标

年收入增长率(%

 

8%

五年全口径预算收入合计(亿元)

 

22

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累计万元)

 

1000

预算执行率(%

 

90%

财政专项预算拨款执行率(%

 

100%

资本性支出(年均,亿元)

 

1

人员支出比率最高控制值(%

 

65%

资产负债率最高控制范围(%

 

15%

公用支出最高比率(%

 

20%

总资产增长率(年均,%

 

12%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