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语】七年栉风沐雨,七年砥砺奋进。学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全校师生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历次全会精神,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内涵建设为核心推动高质量发展,朝着“全省一流、全国知名”高水平师范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党委宣传部特开设“喜迎党代会”专栏,集中展示学校改革发展呈现出的新局面及各项事业取得的新成绩。
用心用情 奋力书写黄师精准扶贫壮丽篇章
——黄冈师范学院精准扶贫工作巡礼
黄冈师范学院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扎根基层,主动作为,尽锐出战,为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贡献了黄师智慧和力量。
一、尽锐出战,不胜不休。“没有老区人民的奉献,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生活,我们理应好好回报老区人民”,近几年来,学校先后精心选派了7名中层干部担任驻村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和9名工作队队员驻村帮扶,8个科研团队的52位教授、博士、专家学者集中授课、开办技能培训班,组织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足迹遍及大别山革命老区,扎根贫困村落。目前免费培训乡村中小学教师、班主任、校长、基层财务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共计8265人次,体现了学校在“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先导性、根本性、基础性作用,落实了校党委“为帮扶单位传递前沿的教育理念,输送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为消除贫困作出贡献、作出示范”的要求,学校相继投入扶贫专项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资金、帮助企业引进技术改造资金和购买农副产品消费扶贫资金等共计8570余万元,与黄冈市10个县、市、区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形成了双向服务、持续发力的大扶贫格局。2020年、2021年,我校连续两次被省委组织部、省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办公室评为工作成绩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
二、帮扶农户,用心用情。学校根据各贫困村的实际情况,以“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等重点工作任务为主要内容,以发展产业为主导,全面提升村民和集体经济收入为切入点,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工作抓手。五年来,学校形成了校党委主要领导亲自抓,全体校领导联动抓,分管部门主动抓,工作队和村“两委”具体抓的“四抓”工作机制,全体校领导、中层干部平均每年到村调研指导、对接帮扶户走访慰问累计40余次,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采取严格考勤制度、开展扶贫专项资金审计等常态化方式,切实压紧压实村书记、村“两委”的主体责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的指导、监督责任,确保将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始终扛在肩上。通过这些强有力措施,麻城市龟山镇东垸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73户、208人,其中一般贫困户44户155人、低保贫困户11户29人(14人享受低保)、低保户13户19人、五保户5户5人,全部接受了入户核查、交叉检查。该村分别在2016年、2017年,整村全面实现户脱贫、村出列;2018年、2019年先后获批国家级传统古村落和省级美丽乡村建设;2020年4月,该村作为麻城市唯一一个重点贫困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森林乡村。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由2015年的0元增长至年收入7万余元,贫困人口收入由2015年人均3200元增长为年收入10000余元。麻城市三河口镇舒家畈村2016年实现村脱贫出列,169户509人实现脱贫。
此外,学校聚力农村小学全科教师本土化培养,有效解决乡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问题和贫困家庭子女就读、就业难题,服务黄冈教育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定向培养720人。校工会、女工委多次到村开展“关爱妇女儿童 助力精准脱贫”主题活动,看望慰问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校团委积极组织开展了“希望家园”关爱留守儿童和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助力精准扶贫,组织“青春黄师”服务队志愿者到镇到村积极开展文化支教活动,服务留守儿童400余名;各二级教学学院纷纷组织学生暑期到村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
正是近六年如一日的坚持,我校多次获评年度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派出单位,多位同志先后荣获年度工作突出的省驻村工作队队长和队员、麻城市“孝善之星”“扶贫之星” 等称号。
三、立足深耕,固产固业。学校全力提供科技、人才和信息、技术的支持,为贫困村壮大产业发展,夯实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如东垸村海拔350米,自然环境优越,但地处高山,村民出行极为不便,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新建了柳林河大桥、斗畈大桥两座通村桥梁,修建了10.7公里的通村通组公路,全力打通了村民出行难、外出难、就业难的“中梗阻”。一是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帮助东垸村共整治修缮了7口池塘石岸,关闭旱厕80余座,新建改建标准化公厕4座,修建村民文化广场3个,打造景观亭2座、景观长廊1个,修建景观步道2000余米,设置了大型垃圾转运箱10个、生态垃圾箱50余个。全村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极大改观。二是全力打造油茶种植和乡村旅游两大产业支柱。生农学院科研团队发挥科研优势,对东垸村200亩荒废油茶林实施了技术改造,建成了荒废油茶林资源高效综合开发示范基地,当年就实现了村集体增收2.5万元,并带动贫困户20户56人年增收共计12万元,成为产业精准扶贫的先进典型。美术学院科研团队积极指导并参与东垸村美丽乡村、传统古村落项目的编制、规划、建设和实施,通过对东垸村良好自然生态和优质山水资源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开发,为全面推动东垸村传统古村落3A景区的创建,有效整合麻城市的优质旅游资源,形成旅游综合体,打造旅游产业带,全面助力提升麻城市旅游业的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舒家畈村,六年来,学校协助该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修建跨河大桥1座、渠道4000余米,硬化道路6300余米,整修水库1座、塘堰11口,修建720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1座、2800平方米文化广场1处。成立村集体农业合作社,为村集体增收、农户农副产品销售提供了途径;引进裕民专业合作社、湖北千菌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扶贫企业“润升电子厂”等三家企业,解决近400人农村人员就业;指导成立村民个人合作社两个(碧绿油茶种植合作社、鑫诚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户、农户种植油茶2600余亩,野菊花近1000亩,天麻、白钱草、黄芩等其他中药材近300亩。
学校用科技创新做好精准扶贫,让学科建设落地生根,提升科技助力扶贫和发展产业巩固脱贫成果的能力。如设立驻村博士工作站,指导地方加强对“荒废油茶林”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对“野油茶”进行高效综合开发利用,助力大别山区村民脱贫致富,研究团队已经在麻城市共建立“野油茶”种植示范基地12个、面积8000亩,培训油茶种植大户及新型职业农民近6000人次,辐射带动黄冈市近8万亩同类资源得到开发利用,每年为贫困山区增收80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1250多户近4000人脱贫;如生农学院科研团队创办企业,组建“农林废弃物资源循环转化与综合利用”创新团队开展联合攻关,开展栗蘑、羊肚菌、大球盖菇和香菇等特色食药用菌的种质资源创新和绿色有机栽培研究,建成日产菌棒2万棒全自动生产线,形成年产各类食用菌棒150万棒的产能,辐射带动周边近2000户农民脱贫致富;如生农学院科研团队为湖北楚天舒药业有限公司攻克金银花精油和绿原酸的提取制备工艺技术,当年创造的经济产值达1400万元;如机汽学院科研团队完成湖北精诚钢结构有限公司委托研发项目——“型钢自动涂装工艺及设备的研发应用”,开发出国内第一条钢结构涂装自动生产线,投产后,年生产销售成套涂装自动线10条,新增年产值5000余万元,年增利润总额1250万元,年增税收200万元;化工学院科研团队承接黄冈雯润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委托项目——“童河日处理200方电镀废水工艺研究与工程示范”,年产值1100万元。
站在历史新方位上,黄冈师范学院全体师生将牢记使命,持续发力,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做好乡村振兴工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为如期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再立新功,再谱新篇。
审核人:黄晓敏
(文:科技处 责编:黄师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