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列表

​【黄师荣誉】历史性突破!我校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历史性突破!我校2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


本网讯 近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校两门课程榜上有名,分别为项俊教授主持的《植物学》(团队成员:董洪进,李世升,方元平,彭倩)和张薇薇副教授主持的《翻译技巧与实践》(团队成员:陈倩,刘慧芳,梅欢),实现了我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历史性突破!

《植物学》是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开设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系统掌握植物学学科相关知识、基本技能和初步的科研方法;具备支撑中学生物学教学和育人能力;做“热爱自然、保护植物、尊重生命、关注环境”的促进者和实践者。本课程在我校开设了40余年,先后被评为“省级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一流课程”。近年来,我们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做优课程,本课程教学按照“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理念,制定合理课程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优化了教学大纲,有效支撑课程目标达成;利用植物学课程特点,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做活课堂,把传统的优秀课堂与现代信息技术结合,在学校慕课平台上建有植物学SPOC课程,收集整理大量课程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了教学效率;强化线上线下教学、现场教学和实习,开展体验式、互动式教学,使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开展讨论式、小课题研究等研究式学习,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评价上管严学生。完善了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和持续改进的机制,增加了过程性评价比重,综合全方位评定学生课程学习成绩;利用课程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成果进行动态监测与综合管理,提高课程学习挑战度,真正让学生忙起来了。

《翻译技巧与实践》课程教学创新致力于将“思辨”元素与“教学评”进行一体化整合,以解决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思辨缺席”问题。通过采用“翻转学习+翻译工作坊+翻译日志”的“三翻”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同伴评价—小组评价—班级评价—教师评价—自我评价”的“五评”式多元评价机制,深度融合信息技术手段与翻译教学,赋能学生实现在知识层面从被动学习到主动构建,在能力层面从孤立训练到整合运用,在思维层面从识记、理解到分析、评价和创造,帮助学生实现从本能直觉式“撕辩”到深刻有序“思辨”的蜕变。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围绕课程思政要求和“两性一度”标准,紧扣人才培养目标,狠抓课程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本次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学校在课程申报限额不具备优势的情况下,通过精心布局、积极动员、深入挖掘课程优势和亮点、聘请专家多轮辅导、丰富申报材料,取得了优异成绩。至此,学校已建成国家一流课程2门,省级一流课程47门。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引导广大教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视本科课程内涵性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完善与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相适应、与新技术相融合、与教育教学改革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构建教师教育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奋力推动学校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审核人:胡志华 

(文:杜承意 图: 责编:黄师宣)


上一篇:下一篇:

作者:教务处发布时间:2023-04-18

返回原图
/

 

Baidu
map